English | 繁體 | 简体 環宇食品網(中華食品) 環宇食品網(版權共同所有) 環宇包裝網 | 新用戶?免費加入會員 | 登入 | 幫助 | 加入我的最愛 | 設為首頁
環宇食品網(中華食品)
您的位置:首頁 »  食品新聞 »  食品法規 »  14食品含丙烯醯胺 食藥署訂指標值 » 

14食品含丙烯醯胺 食藥署訂指標值

14食品含丙烯醯胺 食藥署訂指標值
2016-01-08

轉自自由時報

〔記者吳亮儀、楊雅民/綜合報導〕許多人愛吃油炸和烘焙食品,但其中可能含有致癌風險物質「丙烯醯胺」。衛福部食藥署昨發布「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標值參考指引」,提出十四項食品的丙烯醯胺含量指標,包括薯條、洋芋片等,還有油條、黑糖等國人較常吃的本土特色食品;這個標準僅供食品業者參考,沒有強制性、也沒罰則,但食藥署會監控抽查並發布檢驗結果,提供民眾做為選購參考。
 



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標值



油炸、烘焙、燒烤 易生丙烯醯胺


由於丙烯醯胺最常出現在高溫油炸、燒烤或烘焙的碳水化合物中,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(IARC)評為2A物質,表示對動物具有致癌性,但流行病學研究還不足以證明是人類致癌物。

目前僅歐盟訂有參考指標,食藥署參考其標準訂出十二類食品的丙烯醯胺含量,加上我國較常見的黑糖和油條,共十四項食品,含量從五十到一千ppb(十億分之一濃度)不等。

十四項食品包括薯條(即食)、洋芋片、麵包類、早餐穀類、餅乾、脆麥餅、薑餅、烘焙咖啡、即溶咖啡、非穀類的嬰兒食品、嬰幼兒餅乾及麵包乾、穀類的嬰幼兒食品、黑糖、油條。

國家衛生研究院曾針對市售食品的丙烯醯胺含量做研究,例如穀類食品的含量從檢測不出到三五八六ppb、洋芋片從一七九至二九七九ppb,黑糖最高到五六一五ppb、油條則有一一二到七四四ppb,食藥署公布的參考數值落在中間。

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,丙烯醯胺在動物實驗中,證實會增加甲狀腺腫瘤、肺腫瘤等風險,雖然對人體的致癌性在臨床上還找不到證據,但不能排除致癌風險,提醒業者降低含量有其必要。


指標供參考 未要求標示也無罰則


由於只是「參考指引」,對業者沒有強制規範或相關罰則,目前食藥署也未要求食品需標示丙烯醯胺及含量,因此,消費者恐難從日常食品包裝上了解,吃下去的東西丙烯醯胺含量有多少。

丙烯醯胺是加熱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,含量會變動,但可藉由溫度控制、原料和添加物調整降低濃度。食藥署簡任技正鄭維智表示,會給業者兩年時間改善,之後將監控並發布檢驗結果,勸導業者改善及提供民眾警訊。

食品業者表示,丙烯醯胺是否與致癌有直接關聯,目前僅限於動物實驗,人體實驗資料還不夠充足,但會以最高標準監控,以保障消費者「食」的安全。

版權聲明: 
本站文章版權屬於作者本人,如發現侵權行為,請立即告訴我們,我們將會在查証後第一時間刪除。
相關新聞 更多 »
關於我們 | 貿易手冊 | 使用幫助 | 支付方式 | 誠聘人才 | 交換連結 | 廣告刊登 | 聯絡方式